广告

自闭症的症状与行为特点

对外界反应异常

很多孤独症的父母形容孩子“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因而有过带孩子去看耳鼻喉科的经历。他们常表现出一种事不关已,若无其事的样子,好象永远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外界发生的事情沾染不到他们。也有很多孤独症的孩子,对日常生活中一些微小的改变,以及一般人不以为然的小刺激,他们却有很强烈的反应,如用双手捂住耳朵,好象能听到旁人感觉不到的声音刺激,也有人对某些气味、色彩、形状、质感等反应过于兴奋或恐惧。

刻板行为

对亲人或生人说固定的话,做固定的动作,不懂得应因人、因时、因地不同而有所变化;对待玩具或某些物品有固定的摆放或摆弄方式;对于某些物品有依赖性。往往表现在吃饭前后、睡觉前后,上厕所前后及出门前和刚回家时,会说固定的话,做固定的动作,这些都被称做仪式性的行为。很多孤独症的孩子,对自己的身体有固定的“使用方法”,例如:斜眼看人,走路踮脚尖,玩自己的声音(叫、笑、自言自语)用手摸嘴唇、耳朵,玩手指、拍手、跺脚,身体前后摇晃,原地转圈等。

沟通障碍

即通常所说的语言发育迟缓。许多家长之所以带孩子到医院,就是因为“几岁了,还不会说话。”主要表现还有:咬字不清,说话速度太快,音调太高或太低;说个别字词、而不说完整的句子;仿说现象明显,如背诵诗歌、广告词,或重复他人的问题;难以交谈,如被动回答,答非所问,重复提问,话题单一;人称代词错用,常常是不用人称代词,“我”与“你”混淆。不使用眼神传达信息或感情,眼光常飘忽不定;不会用手势、表情、身体动作与妈妈或其他人交流。

人际关系障碍

不理人、自己玩自己的;不粘人,(不会像一般孩子一样缠着大人不放,喜欢大人抱他、逗他、陪他玩)。有人形容他们把父母视为“生活的工具”,要吃什么东西才去拉妈妈的手,(而不是“情感对象”)平常没事就不理妈妈。看到妈妈来了,爸爸下班了,不会表现出特别高兴,常常是没有什么反应;看见陌生人也不害怕,不认生。对团体游戏活动不感兴趣,很少主动找人玩,很少主动参与一群人的交谈,随年龄增长,有些会在人际关系上有所进步,但仍表现出对“人”不感兴趣的特征。

做为家长如何早期观察孩子的表现

儿童孤独症的早期特征

△ 出 生:没有特征。 △ 3- 10 天:没有明显特征。

△ 4-6 周:常哭闹,但并不是由于有需求 △ 3-4个月:不笑或对外界逗引没有反应,不认识父母

△ 6-7个月:对玩具不感兴趣,别人要抱他时,不伸出手臂。举高时身体僵硬或松弛无力,不喜欢将头依偎在成人身上,没有喃喃自语。

△10-12个月:对周围环境缺乏兴趣,独处时呈满足状。长时间哭叫,常刻板行为(摇晃身体、敲打物品等)。拿着玩具只是重复某一固定动作。与母亲缺乏目光对视。对其他人不能分辨,对声音刺激缺乏反应(象耳聋),不用手指人或物品,不模仿动作,语言发育迟缓(发音单调,不模仿发音)。

△21-24个月:睡觉不稳,有时甚至通宵不眠。不嚼东西,只吃流食或粥样食物。喜欢看固定不变的东西,有刻板的手部动作(如;旋转、翻动、敲打、抓挠等)。肌肉松弛,常摔倒。缺乏目光对视,看人时只是一扫而过即转移别处。没有好奇感,对环境的变化感到不安或害怕。可能出现学舌,但迟缓。

大多父母缺乏带过孩子的经验。即使孩子在婴儿期已表现出一些特征,也往往会被忽视。直到3-4岁,孩子的发育问题已到了勿容置疑的程度时,才想到带他去医院,就这样错过了对孩子进行早期干预的时间。

关于自闭症,家长最关心的Q&A

孤独症儿童有最佳训练时期吗?

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开始得愈早效果会愈好。一旦孩子被诊断(或怀疑性诊断为有"孤独症倾向"),就要为他提供干预性的训练,因为训练是目前唯一证明有效的矫治途径。在发达国家和地区,患孤独症的孩子多在三岁左右被确诊,因此"3-6岁"一直是专家们建议的最佳训练期,同时也因为这一时期也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重要阶段。      >>查看更多

训练能治好孤独症吗?

假如把"治好"理解为医学上所指的"治愈",即患儿不再有孤独症,导致孤独症的大脑生理异常结构完全消失,那么从目前我们所获得的国内外研究与临床信息来看,通过"训练"而"治愈"的孤独症患者几乎可以说没有。但经过坚持不懈的训练矫治,达到能够进行生活自理,甚至是独立生活并展示出良好发展状态的个案是很多。          >>查看更多

不能治愈孤独症,训练还有意义吗?

虽然训练不能让孤独症患儿彻底痊愈,但训练对于孤独症患者的矫治作用却是不容忽视的。孤独症儿童由于本身的发育障碍失去正常、健康发展的内在能力,但并不意味着只能眼看他们陷在自闭状态中而无可奈何。国内外几十年的研究和实践证明,孤独症儿童具有极强的可塑性。       >>查看更多

早期训练应早到什么时候呢?

早期训练分为两个阶段:早期干预和学前教育。它们都属于特殊教育范畴。以前,有特殊障碍的孩子只是在学龄期进入学校后才得到特殊教育服务,但是现在的认识趋势是特殊教育要从早期干预计划做起。因此在美国,义务教育法规定正常儿童的义务教育从3岁开始,特殊儿童则从诊断之日起就必须为其制定教育计划(IEP)了。   >>查看更多

为孤独症儿童提供早期训练应注意什么?

目前没有一种专门的“孤独症训练法”,孤独症儿童的训练方法是多种学科的综合切入,首先涉及特殊教育学、心理学、行为学、儿童发育发展心理学等。关键是训练者一定要有丰富的孤独症知识和丰富的临床训练经验。               

                               >>查看更多   

训练的目的是看他是否学会了知识内容吗?

训练的目的:是帮助孤独症儿童体验到与人交往的愉快感,提高他们在社会交往中的主动和自制能力。因此,无论与他做什么活动,都要注意:使他在愉快的交往活动中体验到完成一个课题的成就感;激发他乐意 “主动参加”的内在动机;帮助他建立人际交往中“是”与“非”的概念。

                                >>查看更多 

在哪里让孩子接受训练最好呢?

孤独症儿童的早期干预与训练,一般分两种场合进行:家庭训练与专业训练。专业训练指的是让孤独症儿童到专业训练机构参加训练。在国外,专业训练机构分设在普通学校、民办残障中心内,或是专为孤独症设置的训练机构,专业训练始于三岁,持续到六岁(学龄),所以专业训练就是早期教育的第二个阶段学前教育阶段。      >>查看更多

附近没有专业训练机构,如何进行训练呢?

在中国目前能够为孤独症儿童提供学前训练及早期干预的专业机构很少,即极少有家庭能够将孩子象送幼儿园那样每天送到训练机构去接受矫治。这种环境条件下,家庭训练成为主要的,家长作为要长期陪伴孤独症儿童成长的人员,须要同时担负起训练人员的职责。                >>查看更多

对训练常见的错误认识是什么?

最常见的错误认识就是将目的与手段混淆,如:误以为训练的目的仅仅是让孩子学会识别颜色,因而在训练过程中强迫孩子长时间被动配合,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孩子可能学会了几种颜色,但他对于训练活动--- 这一必须与人交往的过程产生恐惧和厌倦。而这只会对孤独症患儿潜在的社会适应能力起到破坏作用。                >>查看更多

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

一个家庭在决定是否对他们的孤独症孩子进行某种治疗时,最谨慎的方法是什么呢?我们给树友家庭们以下一些建议: 

 首先,询问那些宣称某种治疗有效的人,“你是怎么知道这种治疗是有效的?”以及本文后面提到的一些其他问题。

 如果听起来太好了以至于令人感觉不真实,那就很可能不是真的。对所有令人吃惊的信誓旦旦都要保持怀疑的态度。

 当心那些只提供鉴定书的人,尤其他们因出售某种治疗方案或者器械而赢利的人。

 查询关于某种治疗方法的公开发表的文献以及资格认证的专业人员对它的评价。

  如果有条件,找一些专业人员帮助阅读和解释文献。

 用本文中提到的标准对所获得的证据进行评判。

  如果是一种新的治疗方法,或者所获得资料非常模棱两可,那就不要选择这种治疗方法。如果已经有一些“初步的”或者“试验性的”研究结果,也要保持警惕直到有更多的实验结果。

  如果有大量公开发表的研究表明治疗确实有效,也要非常仔细地审查。这些文章是否是在高水平的、普遍认可的、科学期刊上发表的?研究人员的背景和资历如何?治疗效果是如何定性的?针对结果可能存在的其他解释所设计的对照实验合理程度如何?记录中都有哪些优点和危险?

 如果某种治疗将会被用到你的孩子身上,你有权利和义务去弄清楚治疗到底是怎么回事,确切地知道会对你的孩子做些什么,进行什么治疗,治疗人员的资格和能力,存在的危险和好处,以及你的付出(金钱,时间和精力)。

 要求客观评估对你的孩子所进行的治疗效果。

所有这些并不是说新的治疗方法不能尝试,只是说你必须事先以一种怀疑和审慎的态度对其进行考察,直到它得到了客观的评价。任何有益的治疗方法都必须经得起严格的科学审查。所有患孤独症的孩子都应得到有坚实客观科学依据的方法的治疗,这才是我们应该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做的工作。也并不是说要完全拒绝其他治疗方法,有时候辅助治疗也会有所帮助。同样,也要谨慎行事,注意辅助治疗不要与主要治疗方法相抵触,或者带来有害的负面影响。例如,有的治疗方法让人产生幻想,认为可以很快地有效果,但实际上是耽误了真正有效治疗的时间,或使其他的人(如器械设备或药物的销售商)而不是患病的孩子受益。

宝宝树贴心推荐:自闭症检查诊断专业医院

  北京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 广州中山医学院附属三院  广州市妇幼保健院  湖北医学院附属医学院

  湖南省儿童医院神经内科  湖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湖南长沙中国青少年儿童卫生中心  深圳儿童医院福建福州协和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柳州龙泉山医院   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   青岛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科   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上海心理咨询中心  南京精神卫生研究中心  郑州市儿童医院   黑龙江省健康医院

  吉林省四平市精神病医院   沈阳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沈阳儿童医院心理科  长春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西安交通大学第二医院行为发育儿科研究室  新疆第二人民医院儿科  天津儿童医院   石家庄儿童医院

精彩日记
精彩问答
大圈子热门话题
查看全部专题 >>   查看更多关于 孤独症 小儿 自闭症 的相关内容
孕育周刊      怀孕期 婴儿期 幼儿期 学前期
我来说两句
  • 网友:上海星家园 2016-11-21 16:16
    自闭症会遗传吗?
  • 网友:树友a52634667 2016-07-20 09:42
    广州启慧园免费咨询,试课,电话:15989022730
  • 网友:大连人幼 2016-05-23 10:38
    大连人幼,您理想的选择!
  • 网友:香港东方启音 2015-12-13 17:06
    咨询:q214563303;15011922522(微信)
  • 网友:鸿慈宝贝 2015-10-07 18:08
    孩子不说话,孤独,自闭症咨询021-66053088
  • 网友:*儿童智能康复中心 2015-07-15 22:57
    微信搜索公众号“福建自闭症家长交流论坛”一起交流
  • 网友:北京金童 2015-03-26 17:22
    第八个世界自闭症日(4月2日)北京金童开展自闭症免费公开课,咨询:800075902
  • 网友:树友a28100731 2015-03-18 22:42
    自闭症免费咨询:4006262108
  • 网友:香港东方启音 2015-03-10 10:18
    治疗方法有别于感冒发烧,不是通过药物而是通过行为干预。世界普遍的方法有ABA分析法,TEACCH机构化,PCI游戏文化介入等等。
  • 网友:香港东方启音 2015-02-26 17:23
    自闭症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称为“绝症”,还有RETT、阿斯伯格等类似这种的精神发育病症,没有那种特效药可以完全治愈。自闭症的治疗方法有异于常见的感冒发烧,不是通过药物治疗,而是通
36 1/4
        发表评论
确认提交